体育课应成为“必修课”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鼓励学生课外锻炼提出了新要求:每天锻炼步数达10000步(微信运动)以上,或当天在装有蓝牙发射器的体育场馆锻炼不少于40分钟。新规实行一个月后,不少学生反映每天10000步有点难。为完成“任务”有同学买“摇步器”刷步数,运动步数排行榜上甚至出现了七八万步的作弊高分。

如此新闻,想必会让读者哭笑不得。广外用心良苦,只为让学生多一些运动的时间。这绝非校方杞人忧天。

根据2015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和2010年相比,全国19至22岁年龄组(本科阶段)的男生在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指标全部下降,而女生略好,有升有降。此外,高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6.5%,也就是说“眼镜族”的数量在不断扩大。2017年出炉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同时,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肥胖率,正以每5年提高2%到3%的速度持续上升。如今的青少年生活环境更优越,在身形上更高、更壮,可是跑两步就喘、走几步就歇的情况却愈加普遍,令人忧虑。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只是在应试教育的重担束缚下,学生们没有心力在体育锻炼方面表现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外行水准。在信息时代,谁都知道“微信步数”过万在技术层面并不难实现,难道高校管理者真的水平太差或是完全不了解新兴APP的用法?可能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根本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非是评价学校教育的核心指标,体育学科也从来不是教学的重点领域,也就难怪管理者在政策制定、活动组织、师资投入等方面显得如此漫不经心。因此,只有在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上更加侧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等短板,才能真正倒逼学校重视体育、重视健康。

同时高校“微信运动1万步”,难补中小学体育“欠账”。这就要求,应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及考评机制,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敖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