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史-两河、埃及、希腊、罗马、伊朗、土耳其

(1)苏美尔文明:前4300年—前2371年,楔形文字,内含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捷姆迭特·那色文化、苏美尔早王朝、苏美尔城邦长老公民会议、乌鲁卡基那改革

(3)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年—前2006年,乌尔那木法典,古两河流域第一部成文法典

(3)古巴比伦时代:前1894年—前1595年,汉谟拉比法典(前1792年—前1750年)

(2)中亚述:前2000年—前14世纪,前16世纪,中亚述法典,土地买卖、商业高利贷、债务奴役

(3)亚述帝国:前9世纪—前612年,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内容政治、军事

(4)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掳巴勒斯坦人(主要构成为犹太人)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1)赫梯古王国:前1650年,哈图西里一世建立;铁列平改革,解决国内矛盾、王室矛盾;前15世纪,赫梯法典

(2)赫梯帝国:前14世纪—前13世纪,与埃及、巴比伦、亚述同为西亚北非强国,与埃及争夺叙利亚;前1283年,赫梯国王哈吐什尔三世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中止战争而缔结《银板和约》

(2)士师时代,前13世纪后半期—前1020年扫罗称王,犹太联盟首领曰士师

(3)以色列联合王国,前1050年—前930年,以色列历史上的王国,始于扫罗王终于所罗门王,是联合君主制国家,共传4王120年

(4)北国以色列,又称以色列王国,前930年,所罗门王死后,脱离以色列联合王国的10个支派,在耶罗波安领导下,建立的国家,前722年灭亡

(5)南国犹太,又称犹太王国,前930年,所罗门王死后,南方的2个支派,在所罗门王的儿子罗波安的领导下,建立的国家,前586年灭亡,巴比伦之囚

(6)圣经,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圣经只有《旧约》,基督教的圣经,除了《旧约》,还有《新约》,记载了基督及其信徒的言行

5、新王国:前1567—-前1085,图特摩斯一三世、埃赫那吞、图坦哈姆、拉美西斯二世

(1)前305年,埃及总督托勒密自立为国王托勒密一世,宣称自己是埃及法老,开创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

(2)前221年,托勒密四世继位,王国开始衰弱。这年,中国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

(5)前48年,恺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击杀庞培于埃及,遇到埃及艳后(22岁–26岁),同居4年(前48年–前44年)

(8)前41年,安东尼遇到艳后(29岁–40岁),同居11年(前41年–前30年),安东尼赠送大片新征服土地给艳后,罗马人恨安东尼和艳后

(9)前34年,安东尼出征亚美尼亚得胜后,在埃及举行凯旋仪式,罗马人恨安东尼和艳后

(10)前30年,在埃及,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安东尼自杀,艳后(40岁)迷惑屋大维失败后自杀

(7)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又称马木路克王朝、马木留克王朝,“马穆鲁克”阿拉伯语意为“被占有的人”

(2)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罗塞达石碑上的三种语言文字成功释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2)腓尼基,前11世纪,叙利亚古代居民根据楔形文字创造文字,由腓尼基商人传播到地中海东部地区,故名腓尼基字母文字

(1)前2000年,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线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奥德赛》:意是“奥德修斯的战争”,该诗主要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由海路回家乡伊塔刻(Ithaque,又译伊萨卡、伊萨基)的故事,归程充满漂泊和艰险,回家乡后与家人相认并报复向妻求婚的人。“重返伊塔刻”意为历尽磨难,返回故乡

(3)来库古改革,约前825-约前800年,斯巴达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治改革

(1)希波战争,前499—-前449,前490,马拉松,菲迪皮茨,42.195公里

(3)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年–前404年,以 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提洛同盟解散。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1)塞琉古王朝(前312年—前64年),以叙利亚为中心,中国史书称其为条支

(3)前450年,十二铜表法形成,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8)前264年-前146年,布匿战争,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3次战争,罗马获胜

(9)前215年-前148年,马其顿战争,为征服希腊,发动4次战争,罗马获胜

(13)前90年—前89年,同盟者战争,意大利人为争取罗马公民权而反对罗马的起义,罗马获胜

(17)前53年,克拉苏战死于帕提亚战争(18)前48年,恺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击杀庞培于埃及,遇到埃及艳后(22岁–26岁),同居4年(前48年–前44年)

(21)前41年,安东尼遇到艳后(29岁–40岁),同居11年(前41年–前30年),安东尼赠送大片新征服土地给艳后,罗马人恨安东尼和艳后(22)前36年,雷必达退出政界隐居

(23)前30年,在埃及,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安东尼自杀,艳后迷惑屋大维失败后自杀,希腊化的托勒密埃及结束,罗马埃及开始

(24)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皇帝)的尊号,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耶稣出生于犹太的伯利恒 ,成长于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为马利亚所生,受洗于施洗约翰

在犹太人中间传播基督教的信仰,后来受到迫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罪名有:1、亵渎神灵(自称是上帝的儿子);2、叛国(带领教徒反叛罗马)

耶稣在宣道的过程中招收12个门徒(十二门徒),日后大都成为使徒,为教会的奠基人

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旧约》,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含《旧约》、《新约》)

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他们心中的救世主尚未降临;基督教认为耶稣是神的儿子,是救世主

犹太教徒坚信自己是神的“特选子民”,神只拯救犹太民族;而基督教宣扬只要信耶稣基督,无论是谁,就可以得到拯救

1世纪30—40年代起,耶稣的使徒在以色列王国和周边地区传布耶稣的教诲和事迹,保罗把基督教传向希腊罗马的文化区域

公元49年,耶路撒冷大会指出,基督徒不一定要遵循犹太人的某些传统和戒律,如行割礼等,这一改革是

313年,君士坦丁一世(306年—337年在位)颁布米兰诏书(米兰敕令),罗马帝国允许基督教传播

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召开第一次尼西亚会议,解决神学和教会体制问题,使基督教教义规范化,有助于巩固帝国统一

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决定把罗马帝国的首都,从意大利的罗马迁往地中海东岸的拜占庭,改称新罗马,不久又改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391年,狄奥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广泛传播,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都很快基督教化了

395年,奥古斯丁升任主教,此后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他的神学思想支配了西部教会1000年,对后来的新教产生重大影响

四帝共治,戴克里先认为,帝国过于庞大,一个皇帝难以独自管理、抵抗野蛮人侵扰。解决方法是: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进行管理。早期的皇帝让继子继承帝位,其后的皇帝倾向于家族继承帝位,元老院倾向于推选新帝;为了解决帝位继承问题,戴克里先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即是帝国东西两部分别由两位主皇帝(奥古斯都)统治,再各以一位副皇帝(凯撒)辅政,主皇帝在退休或死亡时,由副皇帝继承,而继位的主皇帝则任命新的副皇帝

292年,戴克里先正式推行此制,并任命自己和马克西米安分别为东、西部帝国主皇帝,两帝分别建立新都,

293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各自指定一个凯撒,并任命其为继承人,四位皇帝各自统治著四分之一的帝国

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占领东部帝国,帝国复归统一,决定在拜占廷建立新都

(8)330年,首都建成,君士坦丁一世称之为新罗马,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新的首都成为管理机构的中心

(9)378年,在亚德里亚堡(哈德良堡),罗马皇帝瓦伦斯和西哥特人弗里迪盖伦决战,前者战死

(10)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1)406年–453年,阿提拉,亚欧大陆匈人的领袖,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上帝用来抽打人类的鞭子

(4)476年,奥多亚塞杀死欧瑞斯特,自立为意大利国王,这也象征了西罗马帝国的覆亡

6、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因国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而别称拜占庭帝国

(4)554年,拜占廷帝国在卡西利努姆战役中击败了法兰克王国,国力达到了鼎盛态势

787年,君士坦丁六世和皇太后爱利尼召开第二次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43年,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

(10)1202年—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

(12)1453年5月29日, 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的埃兰,在前639年被新亚述帝国所灭

4、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波斯第一帝国,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国

(2)前553年—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击败了统治波斯的米底王国,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君主制帝国

(5)前539年,居鲁士大帝征服迦勒底首都巴比伦,终结古巴比伦文明,波斯成为西亚唯一的文明中心

(3)622年,7月16日,被迫出走麦加,迁往雅特里布城,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雅特里布因此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这年为教纪元,这天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

(4)630年初,与麦加贵族缔结《侯德比耶和约》达成妥协,承认为“先知”,麦加成为阿拉伯宗教中心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